
王思明先生简介:
潍坊科技学院农圣文化研究中心学科带头人、农学思想与《齐民要术》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王思明先生,生前系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农业文明博物馆创始人,著名农史学家、南京农业大学钟山首席教授、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院长,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通讯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原主任,农业农村部全球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农史》期刊原主编,于2022年1月5日,与世长辞,享年61岁。
王思明先生长期从事农业史、农业文化遗产研究,是当代农史学界领军人物,出版专著8部,主编著作12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5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1项,科技部、农业部、教育部、中宣部及国务院古籍整理小组科研课题20余项。创建中华农业文明博物馆,主编第一部《中国农业文化遗产名录》《农业文化遗产学》《世界农业文明史》和《中国传统村落记忆》,先后入选农业部“神农计划”、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江苏省“333人才工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对潍坊科技学院、对农学思想与《齐民要术》专委会的建设发展,对《齐民要术》农圣文化研究的支持襄助,功莫大焉!
讣 告
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通讯院士,江苏省政协委员,中国民主促进会江苏省委员会委员,原南京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主任王思明同志,于2022年1月5日在南京因病辞世,享年61岁。
王思明,男,1961年11月生,湖南省株洲市人。1981年7月大学毕业后赴西北农业大学担任著名昆虫学家周尧教授的助手,期间攻读昆虫学硕士学位。1992年9月至1995年6月在南京农业大学攻读农业史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担任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和院长,兼任第七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农业农村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副理事长、国际丝绸之路科学与文明学会执行委员、江苏省农史研究会会长、美国农史学会通讯会员、南京农业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南京农业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
王思明教授是我国农史学界的领军人物,主要从事农业史和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先后主持国家和部级省研究课题2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50余篇,出版《世界农业文明史》《农业文化遗产学》《中国农业文化遗产名录》《江苏农业文化遗产调查研究》《中国传统村落记忆》《中国地标品牌发展报告》等论著20部,5项研究成果获部省级奖励,并获得“FAO-GEF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贡献奖”。由于成就突出,入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农业部“神农计划”、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江苏省“333人才工程”、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王思明教授在南京农业大学农史学科发展中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与作用,拓展了农史研究的平台,创建了中华农业文明博物馆,组建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建立了教育部区域与国别研究基地“南京农业大学美洲研究中心”、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农业历史研究中心”、江苏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江苏特色田园乡村协同创新中心、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农业文明分院。
王思明教授在农史研究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作出了开创性工作,是国内少有的能够与国际学术界对等地无障碍交流的专家学者。曾赴美国国家历史博物馆、加州大学、斯坦福大学从事客座研究,与美国普渡大学共建中国研究联合中心,与英国雷丁大学共建农业起源与传播联合研究中心,建立了中韩、中日农史研究和交流的平台,为农史研究国际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王思明教授热爱教育事业,立德树人,诲人不倦,为我国农史研究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大多数博士生都已成为农史学界的精英。
王思明教授逝世,是我国农史学界的重大损失。他的道德文章将彪炳千古,他的研究成果将嘉惠学林,他的治学精神将激励后学!
王思明同志安息吧!
(王思明同志追悼会将于1月7日上午在南京殡仪馆举行)
王思明同志治丧委员会
2022年1月5日
王思明同志治丧委员会人员名单
主 任:陈利根 陈发棣
副主任:高立国 盛邦跃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卢 勇 包 平 冯绪猛 朱利群 刘 亮 刘玉宝 刘 勇 孙小淳
孙雪峰 杨 坚 吴 群 吴益东 余林媛 张 炜 陈 杰 罗兴波
罗英姿 单正丰 胡泽学 姚兆余 姚科艳 黄水清 梁敬东 路 璐
王思明同志治丧委员会
2022年1月5日
王思明同志治丧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南京农业大学逸夫楼6033室
联系人:胡老师
电话:025-84395215